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日本
严振杰

今时今日,非你我莫属!勿使中华民族断绝,务要使夷狄不敢小视中国,乱臣贼子不敢窥测神器!

一、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肯原谅日本呢?

随着南京照相馆和731的相继上映,网上一小部分人就跳了出来,说事情都过去80年了,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肯原谅日本呢?

答案就两句话: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去原谅,我们也必须时刻让后辈保持警醒!

今天是9月18日,94年前的今天,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,也是无数先辈们14年浴血抗战的起点,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,意义太沉重了,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,你我千万不要觉得现在国家强大了,日子太平了,就不当回事了

拉开历史的尺度来看,唐朝、元朝、明朝、清朝和民国时期,日本都和我国发生过事关生死的国战,他们一直都妄图把中华大地据为己有。鲁西细菌战,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等等,也表明了日本人是冲着亡国灭种来的,日本狭隘的国土、贫瘠的资源、频繁的地震与海啸,就注定了日本人永远不会安分。

就像三体中的三体人,世世代代都在想着星际移民一样,目的都是要鸠占鹊巢,我们不能以常规的视角去看待日本,多灾多难且狭隘的地理环境,已经塑造出了一种另类的民族性格:一面是隐忍,一面是暴力。你若强大,他便折服,你若虚弱,他便趁虚而入。

二、中日国战史

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自唐朝以来的中日国战史。

(一)、唐朝时期

白江口之战(公元663年)

唐朝与新罗联合对抗日本支援百济,唐军以1.3万人170艘战舰与日军4万人1000艘战舰在白江口决战,唐军以火攻和战术优势大败日军,最终日军战败,百济灭亡,日本被迫退回本土。

日本此后近千年未敢大规模侵略中国,转而学习唐朝文化,如遣唐使制度,唐朝也巩固了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。

(二)、元朝时期

元日战争(1274年、1281年)

元朝时期,日本当时处于镰仓幕府统治下,幕府将军北条时宗拒绝接受“藩属”地位,镰仓幕府两次拒绝元朝的“诏书”和使者,甚至杀害元朝使节。

元朝忽必烈于1274年发起第一次远征,史称文永之役,元军3.2万人进攻九州,因后勤不足和风暴而受挫。1281年第二次远征,史称弘安之役,元军14万人(含高丽士兵)渡海,遭遇台风“神风”摧毁舰队。最终元军两次都失败,损失惨重,而使日本民族认同感增强,元朝放弃征服计划,中日关系暂时缓和。

(三)、明朝时期

壬辰倭乱(1592-1598年)

壬辰倭乱也就是明朝时期万历朝鲜战争。明朝末年,明神宗朱翊钧连年不上朝,国家一片混乱,民变频发,财政几近崩溃,日本人发现了可乘之机,于公元1592年,日本前后出动军队总共约30万人进攻朝鲜,万历朝鲜战争爆发。

而日军攻打朝鲜也只是幌子,当时日军统帅丰臣秀吉猖狂表态攻打朝鲜的目的“就是为了借道朝鲜进入辽东,再直取明都北京,最终目的就是最终征服中国全境”

丰臣秀吉曾扬言“图朝鲜窥视中华,此乃臣之素志”

当时明朝应藩属国朝鲜请求出兵援朝。明朝与朝鲜联军多次击败日军,但因日军据守坚固城堡(如蔚山城)和制海权劣势,战局胶着。其中有2次关键战役,1593年平壤大捷和碧蹄馆之战。日军于1598年因丰臣秀吉病逝而撤退,明朝未彻底驱逐日军,战争也几乎耗干了明朝的国力,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。

争贡之役(1523年)

日本大内氏与细川氏争夺明朝朝贡贸易权,在宁波爆发冲突。期间两派使者在明朝境内械斗,演变为中日局部冲突。结果使明朝废除宁波市舶司,停止朝贡贸易,最终中日官方贸易中断,倭寇活动加剧,为后期抗倭战争埋下伏笔。

(四)、清朝时期

甲午战争(1894-1895年)

我们都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中日甲午战争,日本明治维新后,迅速实现工业化,国力增强,但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。日本将中国视为扩张的主要目标,朝鲜半岛成为其战略跳板。1894年,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,日本以“保护侨民”为名出兵朝鲜,趁机排挤清朝势力。朝鲜本为清朝附庸国,但日本通过武力控制朝鲜政权,迫使朝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。清朝出兵镇压起义,与日军在朝鲜境内爆发冲突。

  • 丰岛海战(1894年7月25日):日本海军偷袭清朝运兵船,正式打响战争第一枪。
  • 黄海海战(1894年9月17日):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,北洋水师虽损失惨重,但未全军覆没。
  • 平壤战役(1894年9月):清军在朝鲜平壤溃败,日军占领朝鲜全境。
  • 辽东战役(1894年11月-1895年1月):日军攻占辽东半岛,旅顺大屠杀 震惊世界。
  • 威海卫战役(1895年1月-2月):日军围攻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,北洋舰队全军覆没

结果是清朝战败,1895年4月17日,清政府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主要内容包括:

  • 割让领土:割让辽东半岛、台湾及澎湖列岛,后因三国干涉,清朝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。
  • 巨额赔款:2亿两白银(相当于清朝3年财政收入)。
  • 开放通商口岸: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等为商埠。
  •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:列强援引“利益均沾”条款,掀起在华设厂潮。

就是这2亿两白银、辛丑条约以及赔付日本的数千万两白银,让日本有了工业革命的资本,为二战日本侵华埋下了祸根

日本把这些赔款,大部分都买了舰艇飞机坦克,少部分投向了重工业,化学工业造船和冶金等领域。用历史专家井上清的话说:“没有甲午战争的赔款,日本工业化至少要推迟20年”。正是因为通过甲午战争
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,让日本人凭空获得了天量的财富,于是日本举国上下得到了一个共识,干什么都不如抢,劫来钱快呀。

而且日本军国主义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,你以为甲午战争只是日本少数战争狂热分子发动的吗?大错特错,甲午战争其实是一场日本全民支持的一场军事掠夺,本来当时日本政府是没有钱打这么一场大仗的,但是抵不住日本民众热情高涨呀,没有钱是吧?日本民众就疯狂的买国债,也就是借钱给国家。还不够是吧?日本民众就砸锅卖铁,直接捐赠甚至卖血筹钱给陆军上。不仅如此,日本民众还争先恐后的踊跃参军,很多学生书都不读了,要去为国尽忠,为了海对岸无数的财富以及广袤的土地,日本全民是一片疯狂呀!

这可是去杀人呐、去抢劫呀!在这些日本民众眼中,竟然像出国务工一样正常!!!

(五)、明国时期

抗日战争(1931-1945年)

日本侵华战争,分为局部(1931-1937)和全面(1937-1945)两个阶段。

民国20年,也就是1931年,中国发生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,灾情遍及23个省,光江淮流域灾民就高达5127万,死亡约40万人,日本人再次发现了趁虚而入的时机,自然灾害叠加宁越对峙,围剿红军等事件,而且张学良也不在东北,日本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明显利益最大。

第一阶段为九一八事变(1931年),1931年9月18日,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,九一八事变爆发。随后4个多月,日军陆续占领东三省全境,建立伪满洲国。

第二阶段为全面抗战(1937年),日军攻占北平、上海、南京(南京大屠杀),我中国军队在台儿庄、武汉等地抵抗。抗日战争期间,国共合作,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(如百团大战),国民党主导正面战场。

在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据不完全统计,抗战时期,从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,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总人数的1/3,这其中就包括南京大屠杀的30万遇难者、包括731活体实验的3000个无辜百姓、包括鲁西细菌战遇难的42.7万人、包括被抓到慰安所的20万中国妇女、包括数百万英勇抗战的中国军人

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14年间,日本对华最高投入兵力约410万人,他们杀人如麻,无恶不作。

这是中华民族的国难呀,14年间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,如梦魇般萦绕在每一个中国人脑海中,近一个世纪都挥之不去。

看完以上5个时期的国战,我相信再麻木的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,我相信大家对日本这个国家,应该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。

三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经略日本

“经略”出自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天子经略,诸侯正封,古之制也。”杜预注:“经营天下,略有四海,故曰经略。”

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,收复台湾自不必多说,如果连祖国统一都做不到,那么别说民族复兴了,估计祖宗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!

回到主题,依现在的局势看,至少在我们这代人,日本是没有能力再对中国发起全面进攻。但这还远远不够,日本就是一条毒蛇,一旦出现机会,他一定会猛地跳出来狠咬咱们一口。

日本军备扩张已成客观事实,根据日本政府官方数据及国际机构报告,日本防卫预算近年持续增长:

  • 2023财年:6.8万亿日元(约460亿美元),创历史新高;
  • 2024财年:7.9万亿日元(约530亿美元),同比增长16.2%;
  • 2025财年:8.7万亿日元(约590亿美元),计划进一步扩大。

具体动向包括:

  • 军事转型:2023年完成“加贺”号护卫舰改装为“准航母”第一阶段工程,2024年正式启用;
  • 战略协同:成立“统合作战司令部”,与美军制定联合行动预案;
  • 技术突破:加速研发高超音速导弹,目标明确指向区域安全格局调整。

注:日本防卫省多次强调其军备发展为“防御性”、“应对地区威胁”,但其行动已显著偏离和平发展轨道。

不是我敏感,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的火种从未熄灭,不管我们现在多么强大,都要小心提防着这个挪不走的邻居。正如《孙子兵法》所言: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
蝉都可以在地下蛰伏17年呢,何况人呢?何况是日本呢?

因此,我们不能重犯祖宗们犯过的历史错误,在中华强盛的时候,一定要找机会彻底打断日本的脊梁骨,上可告慰列祖列宗,下可荫泽后世子孙。如果一定要有人承担历史骂名,那就由你我来承担吧

 请作者来杯CAFFEE
 评论
评论插件加载失败
正在加载评论插件